黄某,某厂工程师,指控厂领导偷盗他用高等数学原理推导出来的某一物理公式及绘图,非法冒领出版费人民币10余万元,其所写的控告书内容生动,情节曲折,推理严密。从厂领导如何剽窃他科研成果,又如何把公式偷运国外出版,又如何将其打成“反革命分子”、“精神病患者”,上书党中央、国务院,亲自去各级政府接待室申诉平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他自称自己是“受害者”,四年以来常是中央各有关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市委等“接待室里常客”和“老主顾”。后因影响国家机关正常秩序而被送医院收治。
各级政府一般都有接待室,接受人民群众来访来信,反映各种问题和要求。这是党相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的好形式之一。但接待人员也有难以言明的苦衷——“接待室常客”的纠缠、侵扰,甚至流血。
所谓“接待室里的常客”是精神科医务人员对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的一种幽默说法。这种精神病又称作妄想性精神病或偏执狂。这种人以专门上访为生活唯一目的,甚至不倾家荡产,从中央到地方的接待室不泛其身影。偏执性的妄想建立在一些错误判断与病理思考的茎点上。由于人格相对完整,自我保护能力完好,除所谓“热点”之外其一股推理是合乎逻辑的,因此有极大的欺骗性,甚至有的法官和律师对其“告状”也看不出一点破绽。这种妄想只有富有实践经验的精神科医师通过详细的精神检查才能发现。这类妄想是病人通过他反复思考,将所收集的种种现象,其中有许多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赋予一种新的意义,然后都组织进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坚定信念中,形成病人精神生活中一个坚信不移的体系。其临床特点是一连串没完没了,永不罢休的,伴有激动情绪的追究和争论。这种病人大多具有一种偏激的性格,人们极难与之相处,多疑且敏感,然而又洁身自重。
可见好讼癖就是患者为了一件令人可笑的无中生有的追究而置事实于不顾,为保卫他的所谓“荣誉”、“权利”而忽视了他员现实最根本的利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患者满腔愤懑,抱着炽热的复仇心理,认定他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是名副其实的“受害者”,因此必须“以牙还牙”积极反击,到处辱骂、告发迫害他的对象。有些接待人员也因此而被攻击,甚至被杀。这就是精神科有所谓从“受害者”变为“逼害者”这一有趣的心理模式。
偏执性精神病发病过程一般呈渐进性,往往是累年积月地持续发展,很少间歇缓解,因此预后不十分理想。该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以一试。但必须争取病人的合作,这是取得成效的关健。
关注 科大专科官方微信
温馨提示:倘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精神疾病的最新信息,您可以拔打太原失眠抑郁中心免费咨询热线:0351-6999992;或请点击咨询在线咨询。提供精神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帮助你更好的恢复健康。
热点关注 Hot spots
科大团队 Pundits 更多>>